1.養修分開,機械作業為主
一些發達國家的鐵路機械養護工作多采用養修分開的機制,平日的線路養護工作多由人工工作隊完成,而線路的維修尤其是大修,則交給專業的養路機具機械化工作隊進行,通過高度機械化的養修方式,盡可能減少人力成本,同時充分發揮機械作業的優勢,以機械的檢測結果為依據對人員的工作成果進行評價。
2.工作外包,嚴格監控、嚴格驗收
國外的鐵路機械養護工作尤其是大規模的維修多交與專業的維修公司完成,這些公司擁有先進的養路機具養修設備,可以集中資源完成所承包的工作,其工作效率較高,工作效果也比較好。在具體的工作中工務部門著重于監控與管理工作,通過制定嚴格的維修標準和工作制度,約束外包公司的行為,從而使最終的養修目標得到最大的實現。
3.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分析與控制
在高度機械化的基礎上,對相關的檢測檢修數據進行全面細致的收集和整理,利用電子計算機與互聯網建立數據庫,形成不斷更新的數據流,通過對數據的科學分析,找出工作中易出現在問題,及時予以解決,所積累的成功經驗也可迅速形成制度,應用于相關的其它工作中。
4.設計建設時以減少養護工作為原則
設計時便以正常使用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減少基礎設施的維修工作量為原則,通過對影響線路的各項因素的全面分析與合理預測,盡量減少在運行時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在具體的建設施工過程中,嚴格遵循設計方案,采用先進的材料和施工工藝,保證線路的質量,使其在設計年限內正常運行,盡量避免產生問題增加養路機具養修的工作量。
5.全方位立體養護
所謂“全方位立體養護”,是一種新的設備養護維修理念和模式,把路基、軌道、橋梁、隧道、電力、牽引供電、通信信號、房屋建筑和給排水設施的作業內容統一起來,實行統一領導。同時,充分溝通協調各專業、各部門間的工作,通過有效的控制與調節,使各種養路機具正常發揮其作用,使各專業的各種問題在保證鐵路正常運行的同時得到及時的發現和有效的解決。